研究生教育

管理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管理制度 -> 正文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来源: 点击: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85240)

专业学位类别:专业硕士

代 码:0852

一、物流工程学科简介

物流工程(Logistics engineering)是培养具有工学基础理论、熟悉经济学、管理学思想,掌握物流金融、物流信息化、物流自动化、供应链管理等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物流工程项目策划、预测、设计和实施、物流装备设计及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决策、管理、运营以及物流工程领域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的高水平物流科学与物流工程人才。

从1985年开始设置物资管理专业,1997年调整为物流管理专业,2004年申报成功 “物流工程”专业。本专业为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校级特色专业;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物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

本系《物流工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物流工程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省级教学名师一名,宝钢优秀教师两名;拥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7位。拥有省级“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安得物流公司”及宝钢、马钢、安徽快捷物流公司、马鞍山港口集团等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研究生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拥有目前省内先进的现代化大物流综合实验室。

在实践教学方面获国家级二等奖一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本专业就业面宽,硕士毕业生可到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电商物流平台、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事业单位,从事运输仓储、供应链管理、采购、物流金融、物流信息化等物流业务管理活动及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内外物流工程技术快速发展和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高级物流工程与管理人才,为政府、企业和其他规划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的物流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扎实物流工程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承担相关科学研究、专门技术开发或工程管理工作,成为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工业工程领域技术与管理型人才。

三、专业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基本素质方面

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对合作研究成果应遵从署名惯例或共同的约定,不得有剽窃、抄袭、伪造、篡改数据、私自署名、泄密和其他违背公认的学术规范的行为。

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地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数据分析、仿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知识;熟悉宏、微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的法规与业务;具有较强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与创新能力,能从事各类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作。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遵守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基本知识方面

基本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涵盖本领域任职资格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1.基本知识

(1)人文基础知识。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伦理、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等。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实践与研究所需的数理分析基础知识,包括工程数学和应用统计学基础伦理。

(3)专业基础知识。运筹学、计算机应用和数据库知识。

(4)工具性知识。从事该领域实践与研究工作所需的先进技术与工具,主要是外语与计算机。

2.专业知识

根据行业特性和专业特长,选择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仓储管理、生产与服务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仿真、物流信息技术、运输与配送管理、国际物流、物力成本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电子的商务、物理与供应链战略管理等。

(三)实践训练方面

实践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根据物流工程的领域特点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实习实践活动、提升发现、分析与解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企业内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协商决定实习实践内容,或参与校内导师的咨询项目,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咨询项目决定实习内容。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累计时间不少于半年。结束时要撰写实践总结报告,根据工作态度、时间投入、建设性或创造工作成效,以及实践总结报告评定总体成绩。

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物流工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相关职能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并结合实践内容完成论文选题工作。

(四)基本能力方面

1.获取知识能力

能通过检索、阅读、调研、案例与统计分析等手段,利用书本、媒体、期刊、报告、计算机网络、以及企业实践等一切可能的途径获取本领域相关信息,了解本领域的热点和发展动态,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能够运用物流工程领域的理论、方法、工具,结合管理学,经济学等原理以及计算机技术,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解决各行业的相关物流工程的问题。

3.发现问题的能力

能够系统地应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发现由于环境变化和企业变革所引发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中的新问题。

4.组织协调能力

具备在团队和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物流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并解决实施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学制、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1.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为半年,允许研究生在某些情况下经审批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总年限一般不得超过4年。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2-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包括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2.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践(8学分),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集中实践不低于半年)。对于从事与物流工程领域相关联的工作的研究生,或在读之前在本领域从事相关联工作三年以上的研究生,在本人提交书面申请,学院分管领导审核同意的情况下,在培养过程中可不再安排专业实践环节训练,直接提交物流工程专业实务工作总结报告通过学校评估考核后可获得专业实践8学分。如果所从事的工作与物流工程专业密切度不高,仍需要完成实践环节。

非全日制定向的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采用“进校不离岗”的半脱产方式,到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

3.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可在学校完成也可在企业实习单位完成,时间为1年左右。定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本单位完成,时间规定为1.5年,最长不超过3年。

4.实行双导师制,优先鼓励方向团队指导,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设计:包括物料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仓储系统分析与规划设计,生产物流系统的分析与优化设计、供应链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区域物流系统的分析和优化设计等。

2.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优化企业物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例如MRP、JIT、DRP和LRP等资源配置技术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开发、推广适合企业环境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

3.物流系统自动化技术研究:研究现代仓储系统如配送中心、自动化仓库(AS/RS)的规划设计、计算机仿真、管理与控制系统、设备设计与分析计算等;研究自动化生产企业内物料连续输送系统的总体规划、设备设计与分析计算以及控制系统等。主要包括悬挂输送系统和辊式输送系统。

六、应修总学分及课程设置

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包括课程学习学分和实践教学学分。硕士生必须在规定年限内修满29学分,其中学位课23学分(含专业实践8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含知识产权基础、信息检索2门课必修2学分、创新学术讲座1分、工程伦理1学分)。

课程设置主要体现物流工程学科特点,开设物流工程学科必要的基础课和核心课程。课程设置体现系统性、综合性和先进性,能够反映现代物流工程理论和技术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课程与学分见下表:

类别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公共

必修课

1

130100003

自然辩证法

45

2

1

2

13010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0

1

1

3

13010018

工程硕士英语读写与翻译

60

2

1

4

13010017

工程硕士情景交流英语

30

1

1

专业

必修课

5

13010005

高等工程数学

48

3

1

6

10090002

高级管理学

48

3

1

7

10090003

现代优化理论与方法

48

3

1

8

10090026

实践环节-专业实践

8

2-3

合计

23

专业

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

9

10090004

系统理论与方法

48

3

1

10

10090015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32

2

1

11

10090016

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

32

2

1

12

10090017

现代物流技术

32

2

1

公共

必修课

13

13010022

信息检索

20

1

1

14

13010023

知识产权基础

20

1

1

15

13010029

工程伦理

20

1

1

16

10090018

创新学术讲座

18

1

1-2

公共

选修课

17

10110094

企业管理

32

2

1

18

10180009

市场营销

32

2

1

19

10180007

会计学

32

2

1

合计

19

注:1、对于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求补修学本科主干课程三门:《工业概论》、《生产运作管理》、《系统工程》,补修课程必须合格但不计学分。

2、自2014级起,新生在入学前通过CET6(有效期不超过3年)级或通过托福考试要求(写作18、口语18、听力14、阅读19,总分77以上)或者通过雅思要求(6.5以上)的可免修英语,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3.研究生英语课程90学时中包含20学时的4、6级考前辅导。

4.创新学术讲座:创新学术讲座为16学时以上,1学分,每次讲座的时间一般控制在4学时左右。跟随全日制学术硕士研究生听取。

要求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选修创新学术讲座课,分别写出学习心得,由导师签字验收,取得相应学分。缺席一次以上(含一次)者,必须重新补修,否则不给学分,不予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七、专业实践

(一)专业实践的目标及方式

通过实践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技术规范,具有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

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1.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应用型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2.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联系实践单位,导师做好指导工作。

3.由校外导师所在企业行业单位安排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

4.依托学校与外单位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实践基地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由学校统一组织和选派学生去现场进行专业实践。

5.校内专业实践,包括教学实践、专业技能训练、专题研究等。

(二)专业实践的组织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于第2学习单元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安徽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审批表》(附件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附件2)、《安徽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表》(附件3)、《三方安全协议》(附件4)。第2学习单元结束即进入集中专业实践阶段,时间为半年,专业实践可与课题研究可交叉进行。

(三)专业实践的考核

1.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填写不少于3000~5000字的《安徽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于开题前完成,特殊情况的最迟不得超过第三学期末上交且要预先提供情况说明并得到许可,同时上交的还有专业实践工作日志。学院工程硕士专业领域教育指导委员会按照《物流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专业实践指南》进行考核。

2.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对于在读之前在本领域从事相关联工作的在职研究生,入学后提交专业实务工作总结报告通过学校评估考核后可获得专业实践8学分,在培养过程中可不再安排专业实践环节训练。

八、中期筛选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中期筛选制度。具体办法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1.选题要求

选题应直接来源于企事业组织或政府的生产与管理活动,或具有明确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背景,研究成果有实际应用价值;有一定技术难度和理论深度,有一定的先进性;有足够的独立完成的工作量。可来源于一个完整的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改善或设计的项目,或其中的一个子项目,须在实际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方向可以是:生产物流系统优化,采购与供应管理,配送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与工程,物流系统工程,物流服务质量管理,物流运营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系统,逆向物流规划与管理,物流金融,物流业务创新管理,区域物流规划与管理,港口规划与物流管理,其他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课题。

确定选题之后应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前,应写出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文献综述,内容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问题和内容等。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题目,课题来源,文献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拟形成的创新或特色,进度安排及学分完成情况等。开题报告中要列出准备中期检查的计划内容和时间安排。

2.形式和内容要求

可以是工程设计类和工程研究类论文。

(1)工程设计类论文。以生产或工程实践中的物流与供应链规划、开发或改善问题为对象,重点解决其中的若干关键设计问题。正文应包括以下要素:引言,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现状分析(或需求分析),设计方案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分析,详细设计,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注释(如需要),参考文献,附录(如需要)等。

(2)工程研究类论文。以企业管理或地区经济发展管理实践中面临的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问题为对象,重点解决其中的关键管理问题。正文应包含以下要素:引言,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文献回顾,现状分析与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企业或地区管理现状分析,要通过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问题解决方案研究,解决方案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注释(如需要),参考文献,附录(如需要)等。

以上两类论文都要求基于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在论文主题范围内,要有三个以上具体的设计和研究问题点;综合应用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数据和量化计算分析的过程。

3.规范要求

符合不同形式的要求,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述规范。正文字数2万字以上。结构包括:

(1)封面:题目、作者、导师等信息。

(2)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3)诚信与知识产权声明。

(4)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5)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6)论文主题部分。

(7)参考文献,应包括一定比例的英文文献,一定比例的来源于权威专业刊物的最新文献,最近五年应用数量不低于1/3。

(8)必要的附录,如成果专利证书、产品技术标准、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发表论文等。

(9)致谢。

相关工程设计与分析研究内容表述的图示和数据表格应规范齐全。

学位论文要文句简练、通顺、数据可靠、图表清晰,严格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学位论文撰写应遵守附件5《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的要求,并按标准封面装订。

4.水平要求

广泛了解国际、国内有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创造性地用管理科学理论与工具解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理论深度,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使用性,具有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论文工作量饱满。

有严密的理论分析,详实的实践数据和充分的实验或实证计算,推理严谨,系统性强,层次清晰,条理性好,文笔流畅,符合科技写作规范,实事求是地给出结论。

鼓励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项目报奖、通过鉴定或应用于工程实际等。

能体现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有足够的工作量,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能体现作者的知识更新、工程应用中的创新。

5.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近15~20年中的30~60篇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须有至少2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其中必须有一名企业专家)审定并签署意见,对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过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开题报告一般应为0.5~1.0万字,书面选题报告按附件6:《安徽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工作计划表》和《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撰写。

6. 预答辩与中期考核与分流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研究生在申请论文送审答辩前,必须提交学位论文初稿,同时以讲述方式,作论文预答辩与中期考核与分流。考核按正常毕业、延期毕业和终止学业处理。具体见《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实施办法》。

7.论文评阅

学位论文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要求,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充分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工作,必须是研究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要文句简练、通顺、数据可靠、图表清晰,严格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学位论文撰写应遵守《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样表》的要求,并按标准封面装订。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特做以下规定:

(1)硕士生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后经导师审查同意,由学院组织聘请2位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预审查。论文预审结果如2位评审人均持否定意见;或者有1位评审人持否定意见,再增聘1位评审人评阅后仍持否定意见的,不能组织论文答辩,且至少须在一个月后方能再次提出申请。评审通过的,正式向研究生学院提交论文答辩申请。

(2)预审后,评阅意见为“修改后可以参加答辩”、论文改动量不大的,两周内完成修改,再给予评审,通过后正式向研究生学院提交论文答辩申请,仍不通过的,至少须在一个月后方能再次提出申请。

(3)论文评阅由研究生学院组织或者委托学院组织,申请者本人及导师不得参与。论文评阅人名单、评阅意见、论文评分以及有关材料应对学位申请人保密。

对涉及国家机密或需保密的论文,由导师提出报告,学院审核后报校研究生学院审批。审批同意后可在一定范围内评阅。

8.论文答辩

(1)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完成除学位论文以外的所有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预审者,按照《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答辩申请并参与答辩。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按《安徽工业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的实施办法》进行。须提前一周在研究生学院网页网上公告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进行答辩公告。

(2)两位专家评阅均认为论文合格并同意答辩后,由学院组织论文答辩委员会,并举行学位论文公开答辩。正式答辩前半个月由答辩秘书将论文送交答辩委员。

(3)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7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导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导师可以在正式答辩前组织进行论文的预答辩,预答辩委员会由3~5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导师可以作为预答辩委员会的成员。

(4)答辩秘书负责协助组织论文评阅及答辩的相关工作。论文答辩委员名单及评阅人在答辩前应对申请者保密;申请者本人不得参加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织接待工作,也不得直接送论文及聘请书函。

(5)论文答辩工作一般在第四学期的第十四~十五周期间进行。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负责主持答辩会,论文答辩会应有记录。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的标准,对论文的水平、答辩情况进行认真讨论、表决,做出是否同意通过论文答辩的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获全体答辩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数者方可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6)工程硕士学员申请硕士学位前要准备的材料见附件7:《工程硕士学员申请硕士学位需要出具的材料清单》。

根据《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学校和所在学科、专业的要求,完成各项培养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体合格,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以申请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学校和所在学科、专业的要求,完成各项培养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但未达到授予硕士学位要求,德体合格,可以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学校和所在学科、专业的要求,修完所需学分,但未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经本人申请,导师和学院同意,可以获得硕士研究生结业证书。未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者,根据答辩委员会的建议,研究生可在结业、毕业离校后一年以内,回校申请答辩一次,答辩通过者,换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以申请学位。研究生到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时,未能按照学校和所在学科、专业的要求,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修满规定课程学分,学满一年以上者,准予肄业并发给肄业证书;不满一年者,发给学习证明。

9.各培养环节时间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预答辩、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应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学期末暑假专业实践结束时(即6月底),以保证有足够的论文工作时间,提交开题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得少于9个月。预审论文与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

学位论文及答辩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序号

内容

工程硕士

专业硕士

时间安排

考核方式

时间安排

考核方式

1

文献综述(要求查阅近10年国内外文献,主要是近5年的期刊、学术文献)

第二学期6月底

导师组、学科点

第二学期 5月底

导师组、学科组

2

开题报告

第三学期10月底

导师组、学科点和学院

第二学期6月底

导师组、学科点和学院

3

论文工作

第四至六学期

导师组、学科点

第三至四学期

导师组、学科点

4

论文中期检查(报学院)

第五学期4月底

导师组、学科点

第三学期10月底

导师组、学科点

5

论文预答辩和论文修改(报学院)

第五学期6月底

导师组、学科点

第三学期11月底

导师组、学科点

6

重复度检测和论文修改

第五学期末第六学期初

导师组、学院、研院

第三学期末第四学期初

导师组、学院、研院

7

论文送审和论文修改

第六学期9月中旬

导师组、学院、研院

第四学期3月底

导师组、学院、研院

8

论文答辩和论文修改

第六学期11月初

导师组、学院、研院

第四学期5月初

导师组、学院、研院

注:全日制专业硕士按照2年基本学制编制,非全日制定向工程硕士按照3年基本学制编制,非全日制非定向工程硕士可执行2年学制。

、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发给安徽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相应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发给安徽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相应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附:本学科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参考目录

经典著作:

[1]郭伏,钱省三,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齐二石,方庆琯,物流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戴庆辉,先进制造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冯耕中,现代物流规划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洪军,工程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方庆琯等,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陈荣秋,马士华,生产运作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8]Fred Meyers 等,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Design and Material Handling,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Mikell P. Groover,Automation, Production Systems, and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Wayne C. Turner, et al,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2]James A.O'Brien ,George M.Marakas (英文版第15版),叶强改编,管理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3]陈禹六,李清,张锋,经营过程重构与系统集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4]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5]熊光楞,并行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6]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7]苗东生,系统科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8]顾培亮,系统分析与协调,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19]颜泽贤,系统科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4

[20]许国志,系统科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1]许国志,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2]欧阳莹之,复杂系统理论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23]陈森发,复杂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4]Benjamin S.blanchard,系统工程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5]L.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26]伊.普利高津,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7]H.哈肯,协同学,原子能出版社,1984

[28]Col Perks,T. Beveridge,企业IT体系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9]赵捷,于海澜,企业总体架构,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0]李清,陈禹六,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1]沃伦•麦克法兰,理查德•诺兰,陈国青,IT战略与竞争优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2]霍国庆,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战略理论与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3]Kenneth C. Laudon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8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4]S.Hagg等,信息时代的信息管理系统(4th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5]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6]J. V. Bon,IT服务管理——基于ITIL的全球最佳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7]C. Figallo,N. Rhine,构建知识管理网络:有效沟通的实践、工具和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8]U. J. Gelinas,S. G. Sutton,J. Fedorowicz,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9]R. L. Thompson,W. L. Cats-Baril,信息技术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0]P. G. Mckeown,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1]徐浩鸣、毕晓君,基于非线性理论的制造业信息系统组织协同,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2]刘翔,ERP与协同决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3]陆祥瑞,ERP系统企业模型构造,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4]王惠芬,黎文,葛星,ERP系统应用中的企业管理模式趋同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5]高洪深,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方法、案例(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6]陈文伟,廖建文,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7]李东,蔡剑,决策支持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2]JIAWEI HAN,M. KAMBER,Data Mining:Concepts and Techniques(SECOND EDITION),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 2006

[48]P. GIUDICI,Applied Data Mining: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Business and Industry,Wiley, 2003

[49]D. T. LAROSE,DATA MINING METHODS AND MODELS,Wiley, 2006

[50]方美琪,张树人,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1]E.Turban et al,Electronic Commerce:A Managerial Perspective,2006

[52]G.Schneider et al,电子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3]彭志忠,物流管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54]Allan Afuah et al,电子商务教程与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5]Jeffry F. Rayprt et al,电子商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6]戴夫,查菲等,网络营销:战略、实施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7]彭志忠,物流管理(实务),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58]Ravi Kalakota et al,移动商务:移动经济时代的竞争法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9]拉尔曼,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0]彭志忠,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61]布谢,朗博,雅各布森,UML用户指南(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2]彭志忠,物流管理(理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63]Jim Arlow et al,UML2.0和统一过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4]彭志忠,物流英语,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65]詹姆斯.C.约翰逊等,现代物流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6]罗纳德.H.巴罗,企业物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7]马士华,供应链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8]马士华,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2002

[69]桑德尔.博伊森等,物流和外延型企业,2005

主要期刊:

1.管理科学学报 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3.管理世界 4.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5.中国软科学 6.金融研究7.中国管理科学8.系统工程学报 9.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10.管理评论11.南开管理评论 12.情报学报 13.运筹与管理 14.管理学报 15.系统工程 16.数理统计与管理 17.工业工程与管理 18. 中国机械工程19.工业工程 20.情报理论与实践 21.Information Systems 22.MIS Quarterly 23.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4.Quarterly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5.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 Applications 26.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7.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8.软件学报 29.计算机学报 30.工程管理学报 31.管理工程学报 32.系统管理学报

《物流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指南》

(试 行)

根据校内导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生本人的就业意向、校外导师所在企业的情况等,专业实践可采取不同方式灵活进行。不管采取什么方式获得实践机会,不同的岗位应该有不同的实践目标和要求。专业实践成绩作为奖学金评审主要依据之一

分为物流企业实践、制造企业(物流部门)实践、商贸企业(物流部门)实践、校内教学实践四类,在实践教学计划表(附件3)及专业实践报告(附件4)的“专业领域”中填写。

以下列出各类专业实践的主要内容(不限于一下内容)及要求,根据实践企业具体情况可以有所变动有所侧重和交叉,据此及研究生工作态度对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进行打分,占专业实践总成绩的70%,与30%的实践日志成绩合成为研究生专业实践总成绩,有明确实践成果的成绩从优(可附附件)。

专业实践内容与本人硕士论文研究课题可以有关,但其主体内容不能与硕士论文内容雷同。

一、物流企业实践

(一)物流运作及其管理

(1)参与物流企业中1到2项具体的物流活动(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化等),了解物流活动操作要求及运作流程;

(2)从事物流企业具体物流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二)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

(1)选择物流企业中某个典型的物流系统进行重点分析,运用现代物流分析方法与工具确定该物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提出系统优化的思路和具体方案。

二、制造企业(物流部门)实践

(一)物流运作及其管理

(1)参与生产现场(分厂、车间等)的物流活动及其管理,了解生产现场物流要求及运作流程;

(2)参与制造企业物流部门的具体管理活动。

(二)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

(1)运用现代物流分析方法与工具对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2)从物流一体化及供应链角度探讨物流系统改进的方向;

(3)进一步提出系统优化的思路和具体方案。

三、商贸企业(物流部门)实践

(一)物流运作及其管理

(1)参与运作现场(仓库、商场等)的物流活动及其管理,了解现场物流运作流程;

(2)参与商贸企业物流部门的具体管理活动。

(二)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

(1)运用现代物流分析方法与工具对商贸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2)从物流一体化及供应链角度探讨物流系统改进的方向;

(3)进一步提出系统优化的思路和具体方案。

四、校内教学实践(需提前提出申请,不超过总人数的20%,工作日志上必须有相关老师签字

(1)10次观课,要做到听、看、(教学实录、教学评点包括教学思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结构设计、方法选择、手段运用,内容要简洁)、(为什么要这样讲解;哪些地方讲得不好,怎么改进?如果我是学生,是否满意这样的教学?)有机的结合,重点是收获表述。工作日志写明上时间、课程;

(2)至少讲授1次常规课或2次习题课,批改一门课的作业,指导2个实验课,包括上课的准备、预试、授课、管理、答疑等工作;

(3)提供一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上课实录(含录像光盘)、课后总结;

(4)一个四年级学生的毕业设计辅导,包括选题、文献查询、方案设计等;

(5)为学院综合实验室开发一个实验项目(4学时以上),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指导书编制等。

(6)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助理,所带班级参加活动评比有好评;3个学生管理案例及班级管理总结

Baidu
sogou